经纬资讯

经纬张颖:头部的时代,求变或死

发表日期:2020年09月24日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是2019年初混沌大学首发,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和在疫情后的这个时间点上,混沌觉得很多观点依然适用于现在,昨天又重新分享了一次。

 

彼时,世界面对的是中美经济博弈的常态化、人口红利消失、金融系统波动等问题。然而,“危”的另一面从来都是“机”,张颖当时指出了很多行业蕴藏的机遇,包括那些看似寒冬一样冰冷的行业,他认为“就看你能不能在别人放弃、别人失败、别人关门的情况下,继续坚持,然后把某一点给打透,耐心地去把它做好。”

 

虽然只隔了短短一年半时间,但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张颖的行事风格,既然要重发,就借这个机会略微延展一下,通过经纬和他个人观察到的新现象,陈述一些新思考与建议,供大家参考:

 

张颖2020年的一些新思考:

 

 

求变或“死”

 

当下,我们观察到最直观的变化,是经纬涉及到的所有行业的优秀公司都在“求变”,大家看到无论是中美关系恶化还是疫情,暴风雨已来临。在这个阶段,为生存,为发展,求变成为了优秀创始人必须去做的事情,它要求创始人去思考如何动用科技手段去优化你的模式,提升效率,改善现金流,更好的线上线下融合,更创新的营销手段,持续的团队迭代,更好地平衡长期发展和短期业绩的冲突点,这些都要求大家系统性地去思考和搭建。如果能结合好各种科技手段升级模式,去抵挡未来中美关系的恶化、知识产权的竞争、疫情在全球持续延展而带来的冲击,就一定能产生原本想象不到的新机会和更高的市场空间。未来在各个行业求变成功的优质公司,一定能在之前的业务基础上、估值上、收入规模上,放大很多倍,与那些没有求变或是没有能力求变的公司相比,会有更明显的两极分化。

 

鲜明的立场与取舍

 

在中美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创始人已经不能再脚踏两条船,想从两边市场都得到好处。今天创始人需要在很多关键点上有更清晰的立场,在打法、市场选择、团队组建、技术储备、数据化而带来的隐患、拿哪一类资本、最终去哪里上市上,都要求创始人有非常鲜明的立场和取舍,再通过持续执行力来证明自己。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战略都是从战壕和硝烟中琢磨出来的,通过实战,把过去那些看上去没有直接联系的点,慢慢悟透打通,逐步让中长期战略清晰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的执行,和大方向坚定不移的聚焦,去追求持续的赢。

 

头部的时代

 

从一个更细的维度来说,这两年我们看到的是所有行业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头部效应越来越厉害,疫情大大加速了这一点,现在各个细分领域里第一名的体量,可能比第二名、第三名加起来的总和还要高,距离也还在拉大。以投资行业举例,早期投资真正最头部的竞争也就10-12家,但未来这十几家机构能获得90%以上这个行业的综合收益,现在已经不是“2-8定律”,而是非常明显的“1-9定律”。

 

我是不是头部?每一位创始人都要从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通过理性的数据和诚实的比较来分析,另一方面要通过感性维度,比如团队迭代、自己的成长、打法策略来思考。如果是头部,怎么保持这种竞争力,继续拉开与第二名的距离?如果不是,我怎么调整方向变成头部?大家要知道,正确的变革一定是非常激烈和刻骨铭心的。但如果你能变成头部,又能保持持续的执行力,这两个元素加起来随着时间的迁移,就会变成非常可怕的组合,让你达到你意想不到的高度。

 

创业不等于盲目的All in

 

虽然我们接触了很多头部的公司,看到的都是变革、提升和机会,但不可否认,大量公司都受到了疫情和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因此陷入泥沼。从个人的角度,对于混沌这个精准的创始人群体,我有一个个人的提醒,每个人都应该设定一个安全的财务底线,比如房、车、日常生活和未来家庭教育所需的资金,每个人的金额不一样,但需要严谨地想清楚,尽量把这笔钱放在一边,这是一张能让一个人在创业道路上安心奔跑的安全网。创业不等于盲目的All in,更多的是在多个维度上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并建立长效的学习、复盘和迭代。我坚信在没有太多家庭和生活的后顾之忧下,剩下所有的钱和精力都可以聚焦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在中国这个成熟稳定的国度,且拥有大量汹涌澎拜创业机会的大市场里,大家更可以去大刀阔斧地创造奇迹。

 

我们这批人最终追求的都是事业上的卓越,心中的梦想,既然如此我送给自己和大家一句话:This is your calling。

 

以下是混沌的旧文,我们也根据今年的形势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选取了一些在当下仍然适用的建议,Enjoy:

 


授课老师丨张颖

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

*本文为2019年1月授课内容,出自课程《经济转型期创始人如何破局》

 

1

 

新经济的危险之处

 

1. 中美经济博弈常态化

 

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在科技领域的争夺、中国与西方的经济体质差异、中美经济博弈常态化……这种大国之间竞合的常态化,将持续存在。国外的各种压力,会迫使中国真正地练身体,变得更强大。

 

2. 人口红利消退与供给结构的不合理

 

To B 的生意以及企业服务、软件等新技术的提升,核心动力来自于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供给结构的不合理。

 

先说人力成本。经纬内部很认真地看过一个比例,就是人力成本/电脑。以前一线城市的人平均工资2500元,电脑4000元;现在刚好反过来,人力成本4000元,2000-2500元就可以买个笔记本电脑。企业主是否用企业服务SaaS,背后很大的一个驱动力就是成本。

 

2012年之前,大家的增长模式很简单,拉贷款、扩产能,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实是经济系统化的产能过剩,现在再去扩产能就是找死,所以只能逼着向效率要效益要利润,追求高质量增长,这在各个行业的趋势都非常明显。

 

3. 资金向头部公司集中

 

想要融资,创始人要证明自己有潜质成为行业巨头,也要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公司具备相应的能力。因此,我给经纬系的CEO们的建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办法变成行业的头部。

 

如果你不是头部,那你能做什么?是提升你运营的效率,先活下来,还是努力去寻找一些被收购或者被整合的机会,这是每一个创始人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

 

新经济中蕴藏的机遇

 

1. 消费人群变化

 

中国每个细分消费市场都很大,核心原因是人口众多,各个圈层都在成长,人口红利释放了巨大消费动力和红利。

 

新的消费力量不可忽视的。我们所投的一家交易平台公司Nice,2018年7月开始尝试做潮鞋的交易,单月交易量就达到几个亿。很多投资人根本就无法理解,想都想不到还有这样的市场存在,这是非常可怕的。

 

2.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消费升级

 

大家都在说消费降级,但其实我看到的恰恰是三四五线城市正在消费升级。我去过很多穷的地方,在那里,你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更好的车,更好的房子,更好的品牌,更好的衣着,更好的消费,更好的体验,更好地看世界。

 

所以,我们只聚焦中国,看好中国。

 

3. 产业互联网/医疗/教育需求

 

我们自2014年开始就从聚焦移动互联网而转型,在其他领域大张旗鼓,但静悄悄地布局。我们在企业服务和SaaS投了50-60家公司。

 

在教育行业,有猿辅导、VIPKID、尚德、百词斩、考虫、轻课,我们绝对是中国教育领域投资的前3名。

 

在医疗行业,我们聚焦新药研发、基因治疗,以及有技术壁垒的生物医药科学。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医疗投资团队能成就经纬的下一波回报。

 

4. 精细化运营

 

经营一个企业,会有很多细微的点,当你把每一个点都做到比别人好,同时又能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再把几个重要的点给连接好,打通之后,你会发现,在两三年之内,别人同你的差距就是十万八千里,他们再也追不上。

 

5. 高科技壁垒行业机会

 

世界历史证明,“制造业高级化”是大国升级的唯一路径,只有它能同时满足经济增长、结构性去杠杆和扩大内需三大目标。我们看到5G、商业航天、生物技术、芯片、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孕育的新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闪耀着现实的光芒。

 

中国的高端制造,特别是有技术和科技壁垒的高端制造,我觉得提速会非常迅猛,会让很多国家吃惊。

 

我们现在在这方面投入非常大,看到很多有技术壁垒的创新,从第一天开始就有技术团队去豪赌它们,之后辅助它们成长,帮助其找到商业上的合作伙伴。

 

6. 创业者修炼内功的好机会

 

今天,像寒冬一样冷的行业,我觉得里面都还有巨大的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在别人放弃、别人失败、别人关门的情况下,继续坚持,然后把某一点给打透,耐心地去把它做好。

 

创业者的基数有可能越来越少,但我觉得这是对的,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创业。可能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很多人会冷静下来去思考,意识到我不适合创业,我现在也融不到钱,但是我能加入一个公司变成高管,能辅助创始人成长,同时也成就自己,也能赚很多钱,也能对家庭、公司负责,为什么要每个人都去创业呢?

 

所以,这段时间能让本身就应该去创业、义无反顾的人更加坚决,用更多的时间,练内功;另外很多不适合创业的人,去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方向和角度去发挥自己。

 

3

 

经济转型期创始人如何破局

 

未来10年,合格的创始人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你们自己要想清楚,要对自己了解,要对自己诚实。夜深人静,找一个独处的环境,面对一个镜子或者是面对一张纸,你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做老大的料?我是不是能独立创业?我是不是能在To B的领域里面能发展,并且能做到头部的公司?我如果不是,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擅长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

 

1. 培养综合能力

 

未来的创业,对一个创始人的全面性要求会更高。你要比以前更会运营,更会说,更懂融资、品牌、团队,更会高效地用钱,在用户扩张和收入之间找到长期平衡。

 

因为短中期越来越难融钱,哪怕是在大趋势看好的行业,竞争也会更加残酷。虽然你有可能做到一定高度,巨头的竞争会小一点,但会面临各种各样其他的问题。

 

之前被忽略的基本功要重新被重视,要看真正的商业逻辑是否成立,而不是用庞大的资金,去养用户的缓慢增长,然后N多年看不到结果的一个商业模式。

 

2. 一定要“做重”

 

只有做重,才能抗击巨头的杀入。模式如果太轻了,护城河就不够深、不够宽,很容易被别人异军突起,然后超越。

 

3. 自强则万强

 

只有自己强了,才有后面一切的顺利,跟一切的强大。

 

4. 平衡好工作与生活

 

经纬是我职场上、人生中最重要的平台,但我也喜欢纪录片,喜欢越野摩托车,喜欢看世界,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想去实现。

 

就好像2019年1月11日上映的纪实电影《燃点》,经纬和我参与了纪录的过程。创业是永不停息的人间战场,我们认为这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这个时代可以被纪录下来,也值得被纪录,特别是在当下。

 

2017年3月,我把本来是在市场小组孵化的、一个每年带CEO出去交流的事情独立出来,做了一家公司——经纬出行。核心的模式就是,通过新经济领域里优秀创始人的高端出行,放大漏斗,认识更多的CEO。等这个量放到一定程度,我们会有自己的社群和生态,最终延展出一些商业的“撮和”以及一些跟投的可能性。

 

把高端出行、社群生态、商业延展等三项打通,形成一个三角型的商业模式,在今天,这是一个完全的蓝海。

 

这件事本质上蛮重要的。现在一个创业者或者职场高管,工作压力和环境都不叫恶劣,而是越来越极端,是需要一些东西去解压的。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宽松一下自己的心态,安抚一下这种焦虑,然后充电,回来再去发力。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只有这样子,创业这条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5. 永不妥协,凶悍执行

 

为什么我能走到现在的样子?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同时站高望远。

 

所以,请永远都不要向任何的内外部困难、或力量、或限制去妥协,不要轻易地说No,因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正确的角度,放开脑洞地去思考,再加上凶悍地执行,就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