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21CN财经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徐传陞
比起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繁荣,市场实际上已经调整了20%-30%左右。下半年大家也还存在一个担心,如果阿里巴巴上市,将成为所有基金的必配股票,这可能会吸走一些原本打算投向其他中概股的资金。
美国是不是重新开始接纳中概股了?
已经很久没有媒体朋友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扎堆去美国上市感兴趣了,但最近我却时常被他们问起怎么看待美国二级市场的火爆。他们开始对“美国是不是重新开始接纳中概股了?”“是什么在背后主导着这一切的发生?”诸如此类的问题重燃兴致。
坦白来讲,从数据这个维度来看,美国市场确实已经向中概股,特别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重新抛出了橄榄枝。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密集登陆美国的中国公司包括了兰亭集势、途牛、聚美优品、京东、迅雷[微博]等数十家,单与我们(经纬创投[微博]团队)相关的就有三家——猎豹移动、3G门户、爱康国宾。在排队的名单里你还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微博]、安居客、大众点评、美团、陌陌的身影。
而在兰亭集势登陆美国二级市场之前,因为受做空、信任缺失、在OTCBB市场上买壳,退市等不利因素影响,中概股销声匿迹了接近两年时间。2012年的时候,美国投资者对于中概股可以说差不多要失去兴趣了,股票估值偏低。2013年兰亭集势上市,完全是属于试水的状态。到了2013年3季度 ,市场转暖的迹象才开始明朗起来。当时上市的公司大部分业绩是处于亏损的状态,但上市当日股票的涨幅基本都超过20%。
我认为有几个因素造成了这一波中概股的繁荣:一是2012年,美国市场很有意思地出现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博弈:2012年4月开始,迫于非农就业数据等压力,美国转向鼓励创业公司融资或上市。比如当时美国发布了JOBS法案,放低了小企业向SEC披露信息的门槛,那些总资产1,000.00万美元的中小公司,只要股东不超过2000人,就可以不向SEC注册,也可以不披露相应的信息。
正是这些更为宽松的政策导致更多公司上市的时候未必需要非常漂亮的盈利报表,这些也间接促进了中概股的繁荣。这是宏观政治的因素,而更为直接的因素是一些亚洲长线对冲基金的崛起。
亚洲长线对冲基金崛起主要以回归华侨为主。比如出现了像高瓴资本这种第一线的对冲基金,规模上百亿美金的都有。这些基金拿到全球主权基金的钱,定价权和话语权都在美国这样的二级市场不断增加。而这些基金因为创始人的原因,他们更熟悉中国,也更有可能推动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并给它们开出更好的价格。而二级市场的估值偏高直接影响了一级市场,多数还算不错的早期项目比它本来的估值已经涨了两到三倍左右。
不过即便乐观的因素很多,还是需要警惕好日子随时有可能迎来转折。2013年下半年其实是最好的上市时机,但是当多数公司嗅到这个机会开始着手准备时,时间却已经指向2014年的四五月份了。猎豹、京东上市之后,整个市场相较之前,已经不再那么疯狂了。两个月前还无坚不摧的互联网或科技股,现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
比起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繁荣,市场实际上已经调整了20%-30%左右。下半年大家也还存在一个担心,如果阿里巴巴上市,将成为所有基金的必配股票,这可能会吸走一些原本打算投向其他中概股的资金。
但现在判断市场是否是低谷还为时过早。比起整个二级市场,阿里毕竟只是一家公司。目前我们判断市场的回调属于正常范围,主要是前期涨幅过大后包括对冲基金都存在一定的套利动机。
总而言之,2011年的中概股寒冬很大程度是因为互联网泡沫的存在。华尔街一度认为中国公司没有利润就不再可信,后来则因宏观放宽对利润等财务指标的要求,并随着资本的充足、加之可投资项目的相对缺乏,才开始放松对利润的硬性要求,并开启了一段中概股的好时光。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市场开始出现回调的迹象,但目前来看,总体还处于健康地带。
不过坦白来说,这里面最需要密切注意的还是宏观数据。如果宏观数据开始不好的话,投资者马上就会对于一些不那么优秀的公司变得苛刻起来,在这方面他们的嗅觉非常灵敏。一旦出现退出某种概念的风潮,打击面则会从不那么优秀的公司转向对所有公司的一网打尽。这是一种群羊效应,跟风买卖有时候只在一念之间。
(本文作者介绍:经纬创投管理合伙人。投资项目包括快的打车、可牛软件(猎豹移动)、博纳影业及果麦文化等。)